橡胶注压成型机是一种用于橡胶制品生产的机械设备,结构通常包括注射系统、合模机构、塑化机构、液压系统、冷却系统等部分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注射橡胶原料,使其在模具内流动并压实,最终形成所需的橡胶制品。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行业,包括轮胎、密封件、减震器、管道等橡胶制品的生产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,橡胶注压成型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,以适应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生产需求。
1、注射系统
这是注压成型机的核心部分,负责橡胶的塑化与注射。
料斗(Hopper):用于存放橡胶原料(通常为粒状或条状生胶)。
螺杆(Screw)与机筒(Barrel):
螺杆在机筒内旋转,通过剪切和加热使橡胶均匀塑化。
机筒外部配有加热圈,提供塑化所需温度。
喷嘴(Nozzle):
连接机筒与模具浇口,将熔融橡胶注入模具型腔。
部分机型采用开放式或针阀式喷嘴,防止流延(垂料)。
塑化电机与注射油缸:
塑化电机驱动螺杆旋转实现塑化;
注射油缸推动螺杆或柱塞,实现高压注射。
2、合模系统
负责模具的开合、锁紧与顶出,确保成型过程中模具不被胀开。
合模油缸(Clamping Cylinder):提供锁模力,防止模具在高压注射时被撑开。
动模板(Moving Platen)与定模板(Fixed Platen):
动模板在油缸驱动下前后移动,实现开合模;
定模板固定喷嘴端,与模具固定板连接。
拉杆(Tie Bars):连接动模与定模,引导模板运动并承受锁模力。
顶出装置(Ejector System):
硫化完成后,通过顶针或顶板将制品从模具中推出。
可由液压缸或机械机构驱动。
3、模具系统
虽然模具通常是外配,但它是成型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。
动模与定模:分别安装在动模板和定模板上,闭合后形成型腔。
型腔(Cavity):决定制品的最终形状。
浇注系统:包括主流道、分流道、浇口,引导熔胶进入型腔。
冷却/加热通道:用于控制模具温度,保证硫化反应均匀进行。
排气槽:排出型腔内空气,防止气泡缺陷。
4、加热与温控系统
确保橡胶在塑化和硫化过程中处于最佳温度状态。
电加热圈(Heater Bands):安装在机筒和喷嘴外部,提供塑化热量。
模具加热系统:通常采用电热棒或油加热,维持模具在硫化温度(通常150–200°C)。
温度传感器(热电偶):实时监测各区域温度。
温控器(PID控制器):精确调节温度,保持恒定。
5、液压系统
为注射、合模、顶出等动作提供动力。
液压泵:提供高压油源。
液压阀组(方向阀、压力阀、流量阀):控制油路方向、压力和流量。
油箱、油管、冷却器:储存和循环液压油,防止过热。
蓄能器(部分机型):储存能量,实现快速注射。
6、电气控制系统
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与参数监控。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:核心控制单元,执行预设程序。
人机界面(HMI):触摸屏或操作面板,用于参数设置、状态显示、故障报警。
传感器:包括压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等,实时反馈设备状态。
安全电路:包括急停按钮、安全门联锁、模具保护等,确保操作安全。
7、辅助系统
提升生产效率与自动化水平。
自动供料系统:如真空上料机,实现原料自动输送。
机械手/取件机器人:自动取出制品、剪切胶边或放入嵌件。
冷却装置:对液压油或模具进行冷却。
抽真空系统(部分高d机型):用于模具抽真空,减少气泡,提高制品致密性。